
早春的天氣乍暖還寒,忽冷忽暖,濕氣困在體內,身體特別容易感覺疲倦乏力、肌肉酸痛、頭重腳輕,每逢轉季買齊材料,喝過後疲勞舒解不少,較少發病。如果症狀還是沒有好轉,得盡快看醫生,畢竟煲湯是預防性的食療,不治病,病向淺中醫
有些朋友選鯪魚煲湯,我選鯽魚,鯽魚性質平和,能補脾胃,夏天防暑冬天袪寒,對脾胃虛冷飲慾不振有幫助。巿場上的鯽魚有 2 個常見的品種:黑鯽魚和白鯽魚,營養價值差不多,但口感卻有頗大差異。煲湯首選白鰂,雖多刺但肉質鮮甜無泥味,比較適合重湯汁不吃肉的料理。黑鯽魚肉質結實亂刺少,適合燉煮吃魚肉的料理,買不到白鯽時我也會用黑鯽
粉葛解肌退热,生津止渴,升陽止瀉
白鯽魚,溫中下氣,健脾去濕,開胃,補虛強身
炒扁豆補脾和中,化濕消暑
赤小豆利水除濕,和血排膿,消腫解毒
炒扁豆和赤小豆要一對使用,食療效果才好。粉葛、赤小豆性涼,我加了陳皮、南棗。蜜棗增加甜味,選購帶泥的紅蘿蔔煲湯也會比較甜。
有些地區的朋友買不到新鮮粉葛,問可否用葛根取代粉葛。葛根是一味歷史悠久的藥材,首載於《神農本草經》,《中國藥典》自2005年版開始,將葛根分列為葛根、粉葛兩個品種,豆科植物野葛的乾燥根為葛根,同為豆科植物的甘葛藤乾燥根為粉葛,又稱甘葛。粉葛一般作膳食湯水,葛根則入藥為主。粉葛、葛根均能解肌退熱,生津止渴,升陽止瀉,通經活絡,分解酒毒。
材料:( 份量: 2 ~ 4 人 )
- 白鯽魚 1 尾 ( 約 280 g ) ( 鯽魚=鰂魚,改配鯪魚也是可以的 )
- 新鮮粉葛 Kudzuvine Root 500 g
- 豬腱肉 Pork Shank 280 g
- 帶泥紅蘿蔔 Carrot 1 根 (280g)
- 玉米 Corn 1 根
- 炒扁豆 White Hyacinth Bean 18 g (6 錢)
- 赤小豆 Rice Bean 18 g (6 錢)
- 陳皮 Tangerine Peel 1 片 (3g)
- 金絲蜜棗 Candied Date 2 顆
- 滾水 Boiling Water 2 L
- 餐桌鹽 Table Salt 1/4 小匙
做法:
1. 在湯鍋中注入3000 ml 熱水,將水煮至沸騰
2. 在小鍋中倒入冷水,放入瘦肉,煮沸出血水,撈起,放入煮沸的湯鍋中
3. 扁豆、赤小豆、陳皮用熱水浸泡。蜜棗洗淨。陳皮浸軟後,用湯匙將陳皮的白瓤刮下來
4. 鯽魚去鱗,將內藏的血水和黑膜去淨,用廚房紙抹乾。用 1 茶匙起鑊,中火加熱,用薑刷將油均勻塗刷鑊面,鑊表稍冒白煙即夠熱度,放入鯽魚煎香,轉小火,煎約 5 分鐘,反轉煎另一面,煎至兩面金黃色亦可
5. 粉葛、紅蘿蔔去皮,切成大塊,放入煮沸的湯鍋中,然後放入鯽魚、扁豆、赤小豆、陳皮、蜜棗。慢火煲 1 小時。肥丁用紫砂鍋煲湯,火力夠猛,所以煲 45 分鐘就夠味了,如果明火煲湯,最多煲 1.5 小時,時間不可過長,湯煲好後將魚撈出來,加少許海鹽拌勻,即可享用
小叮嚀
- 粉葛皮用刀撕開即可剝下,如果覺得去皮太麻煩,有些小販可幫忙去皮
- 肥丁不太喜歡用魚袋,所以將魚放在材料最頂,煲好後立即撈起,如果不放心,可使用魚袋
Thank you!!
解肌退熱,活潤筋脈,生津止渴…
第一次聽到"粉葛"這藥材啊
看來得去傳統中藥店問問了!! ~
小咪
新鮮的稱為粉葛,經過製乾的中藥材為葛根
其實都是相同的東西
肥丁真是達人
料理達人、中藥材達人
像我知道健脾去溼的湯品
只想到四神湯^^
魚湯燉的濃郁,一定好喝的不得了呀
蘋果米
中藥材的知識,都是從丁媽那兒,或看書學的
不甚全面,還稱不上達人啦 ~
這魚湯有還加入瘦肉,湯底味道非常沉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