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式咖喱【可葷可素】Japanese Curry
咖喱在日本明治維新時期才由歐洲傳入,很難想像現時成為國民家庭料理的日式咖喱飯,在 1860 年前後,只有上流階級才能享用的上等料理,因為當時香辛料仍然是珍貴的藥材,後來隨著洋化政策,才廣泛流傳到民間。
強烈濃郁的印度咖喱來到日本,巧妙地與本地文化融為一體,更加細膩溫和。肥丁本來鐘愛甜味較多的食物,味道不辣而偏甜的日式咖喱,真是百吃不厭,日式咖哩中隱藏的一些熟悉但又說不出的味道,原來它們就是蜂蜜、蘋果蓉、巧克力這些日常見慣吃慣的食材,難怪份外覺得親切。香辛料炒過後一般比較燥熱,所以肥丁加入了很多性質寒涼的蔬菜,如薯仔、秋葵和茄子,中和寒熱。
材料
- 洋葱 1 個
- 紅蘿蔔 3 個 ( 約 700 g )
- 馬鈴薯 5 ~ 6 個 ( 約 690 g )
- 矮瓜 ( 茄子) 1 根 ( 250 g )
- 秋葵 120 g
- 蜜糖豆 170 g
- 梅頭瘦肉 250 g ( 雞肉也很好吃,吃素可省略 )
調味料
- 咖喱粉 3 大匙 ( 自製咖喱粉可看這篇 )
- 咖喱磚 30 g ( 自製咖喱磚可看這篇,自製咖喱磚和現成的用量是一樣的 )
- 紅酒 330 ml ( 用來做菜,買便宜的便可以了 )
- 紅蘋果泥 1 個
- 牛奶巧克力 20 g
- 蜜糖 1 大匙
- 日本醬油 1 ~ 2 大匙
- 清水 750 ml
★★★ 吃素的朋友可以不放肉類
★★★ 材料的份量無須很準備,可隨意增減。紅蘋果蓉可用芒果、香蕉甜味較重的水果代替,變化出不同的口味。巧克力也可以改為乳酪 yogurt,不過調味料的不宜一次過加入太多種類
做法:
1. 梅頭豬肉切大塊,撒入海鹽、3 大匙咖喱粉、黑胡椒粉拌勻,讓豬肉先入味
2. 洋葱切半,去皮,逆紋切薄片。在平底鍋中放 1/2 小匙油,加入洋葱,中火炒香,加少許鹽,讓洋葱脫水,待洋葱變軟後,小火繼續加熱,炒 15 ~ 20 分鐘釋出甜味
3. 炒洋葱不需經常翻拌,偶爾翻一下便可以了,這段時間可以將薯仔、紅蘿蔔削皮,洗淨。削掉薯仔的尖角,這樣薯仔便不容易煮爛,切好的薯仔可泡在清水中,以防變色。紅蘿蔔用滾刀的方法切成多角形,好入味
4. 洋葱變成咖啡色,便差不多炒好了,盛起放在一旁。洗淨平底鍋,加入薯仔炒香
5. 另一個爐上,放上大鍋。肥丁用鐵鑄鍋,鍋子裏放入少許油燒熱,加入梅頭豬肉煎至表面稍微金黃色,加入紅酒炒一會,讓酒精蒸發,放入炒好的洋葱,若薯仔表面有少碎焦,也可以放進去,加入清水 500 ml,水最好能蓋過所有材料,如材料太多,可再加一點清水
6. 用平底鍋紅蘿蔔也稍微炒香,放入鍋裏,加蓋小火煮 30 分鐘。秋葵、矮瓜、蜜糖豆怎麼辦?這些蔬菜快熟,不用太早放進去,利用這段時間慢慢處理就好
7. 將自製咖喱磚從雪櫃取出,泡在 250 ml 清水中。蘋果削皮,磨成泥放進鍋中一起煮
8. 秋葵去蒂,切粒,如果你喜歡整條也行啊 ~ 矮瓜切段,矮瓜很輕,用水泡時會浮起,將瓜皮向頂,讓白色的部份接觸到水便不會變黑。分別從蜜糖豆的頭和尾部,撕去纖維
9. 打開鍋蓋,確認梅頭豬肉、紅蘿蔔有沒有煮熟,沒熟可多加一點水再煮一會。用平底鍋炒香秋葵、矮瓜、蜜糖
10. 如果材料都熟了,加入炒過的秋葵、矮瓜、蜜糖豆。咖喱磚已溶解成咖喱汁,也一起加入,還有牛奶巧克力,拌勻
11. 待鍋裏的咖喱再次滾起來,因為咖喱磚有麵粉,醬汁自然會變得濃稠起來。試味,如果覺得甜道不夠甜,可加入蜂蜜,鹹味不夠可加日本醬油
感謝你的文章,
想請問一下我自己試做咖哩時,是自己用香料粉(與您的自製咖哩粉篇的成分差不多)製作咖哩的,但煮出來的咖哩味道是有咖哩香(香料味),卻少了咖哩的一種濃醇味!?是應該多加一點油還是需要加麵粉呢?!
羊毛出自羊身上
香味的味道來自香料本身
粉末的香味已經流失很多
請問不用咖哩磚能做咖喱嗎?
你是說現城的咖哩磚嗎?
要是你不介意那些添加劑沒有不可以的
就是只用咖喱粉,不用咖喱磚
兩者在調味和貯存是有分別的
不過烹調沒有概定的框條
你自己斟酌就好
我把食譜試了一遍, 也是用自製咖哩粉和咖哩磚的, 肉非常香但整體來說咖哩味有點不足, 我可以怎麼辦?
咖喱粉再加多一點,放過夜會更入味
好的 我明白了 謝謝你!
你好:) 請問請問這個食譜能做多少人的份量?
食量不大的話,3 ~ 4 人
滿滿都是蔬果鮮甜的日式咖哩吃了營養又健康
小咪之前習慣只加紅蘿蔔、馬鈴薯、洋蔥及肉塊
往後也嘗試加其它蔬食,口感與營養也會更加豐富!~